景颇族的节日 2023德宏目瑙纵歌节几号

江湖网 85 0

芒市地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暨西山乡第二十届目瑙纵歌盛会将于2月5日至7日在西山乡目瑙纵歌文化园举行,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进开启时代新征程”。

活动期间,将举办迎宾晚会、目瑙纵歌狂欢、文艺汇演、共进民族团结餐和民族文化产品、美食、农特产品展销。

这是德宏州主体民族景颇族的重要节日,不亚于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一般是在4月中旬举办,这个节日同时在乡镇和城市举行,有的时候乡镇和市区内同时进行活动,有的时候是乡镇开始一直沿伸的市内,相互泼水祝,主要是青少年儿童居多。

12月1日是景颇族什么节日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目瑙纵歌节、能仙节、尝新节、采花节、新米节等。目瑙纵歌节是祭祀天神“木代”的传统活动,也是景颇族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能仙节是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尝新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二年级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少数民族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节: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4、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5、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6、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