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1月15日,出现一次日环食,总时间约5小时。本次日食最大食分为0.9190,环食维持时间最长可达11分10.7秒。
这次日食的最大食分是0.919,出现在马尔代夫以西约400公里的印度洋。该点西南方约330公里处日环食维持时间最长,达即11分10.7秒。日环食经过了乍得、中非、刚果(金)、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索马里、塞舌尔、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国的部分地区。日偏食则主要覆盖了欧亚大陆和非洲两个大陆的大部分等地。
范围及路径
日环食经过的国家共有乍得、中非、刚果(金)、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索马里、塞舌尔、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乍得和中非交界处在日出时最先看到日环食,中国山东半岛在日落时最后看到日环食。能看到日环食的首都城市共有4个:中非班吉、乌干达坎帕拉、肯尼亚内罗毕、马尔代夫马累。
中国能看到日环食的有:云南中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北部、重庆东南角以外的绝大部分、陕西东南部、湖南西北角、湖北西北半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除西北及半岛最东端外的大部。
日环食发生在什么时刻
展开全部
一般是在满月的时候 即农历的15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会有日食,还有,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十五都会有月食呢?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影响日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日食的种类
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的发生跟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变化着的位置有关,并且也决定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化。
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间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的圆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遮住而发生日食。
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轨道都是椭圆,不论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还是月球与地球间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有时比较远,有时又比较近,因此月球本影的长短也不一样,月球本影最长时有379660公里,最短时为367000 公里,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356700公里,最远时达406700公里。如果某个时刻月球本影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带就可以看到日全食。如果月球本影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小,月球本影的尖端到不了地球的表面,那么在影尖延长出来的小影锥(叫伪本影)扫过的地带可以看到日环食。被月球半影扫过的地带均可以看到日偏食,在偏食区内离全食区越近,偏食的程度就越大。月球本影和半影没有扫过的地方,根本看不见日食。
以下是本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种类 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日食的过程
日食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而只有日全食才拥有全部过程,日偏食和日环食则没有食既和生光。初亏:太阳与月球第一次外切,太阳光球西面刚切入月球东面的时刻。食既:太阳与月球第一次内切,太阳光球刚完全被月球掩蔽的时刻。食甚:月球中心与太阳中心距离最小的时刻。生光:太阳与月球第二次内切,太阳光球刚从月球西面露出来的时刻。复圆:太阳与月球第二次外切,太阳光球刚完全离开月球背后的时刻。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又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触。
日食的规律与周期
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和黄白交点的移动都是有规律的,所以相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大致类似的日、月食。早在古代,巴比伦人就根据对日食和月食的长期统计,发现了日、月食的循环周期为233个朔望月,也就是18年11又1/3日,即沙罗周期。
如何观测日食?
观测日食,不要用眼睛直接正对着太阳观看。几十年前,就因为直接用眼睛看日食,德国有几十人双目失明!直接用眼睛看早日食为什么会伤害眼睛甚至使人双目失明?原来太阳光以及其中看不见的红外线中包含大量的热能,被物体吸收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即使只看短短的一刹那,眼睛就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好久好久眼前一片昏暗,很难恢复过来,这是因为眼睛里有一个水晶体,它能起聚光镜的作用。对准太阳看,太阳的热能被它聚集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就会觉得刺眼;如果经过一些时间后,视网膜就会被烧伤而失去视力。在发生日食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偏食,月亮只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剩下的部分仍然和平常一样,所以直接用眼睛看的时间长了,同样会烧伤眼晴的。通常可用一块涂了黑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烟火上面熏黑)。墨层的厚度要均匀,能使眼睛透过它而看到太阳成为古铜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有时也把加了墨汁的水倒人盆中,观看映在水中的太阳。也有的拿完全曝光的相片底片,几个叠在一起观看。用望远镜观看的人,必须在镜片前加上滤光片,原理也同样是为了减弱太阳光, 使它不致烧伤眼睛。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把眼睛凑近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否则就会把你的眼晴烧伤。在不观测时,不要将望远镜或相机指向太阳,并须盖上镜头盖,以免镜头过分吸热,导致爆裂。
日月食几年一次啊
多的时候,有时,一年里日食和月食各自可达5次和2次.有时,一年里日月各自可达4次和3次;日食每年至少2次,月食有可能一年一次也没有.发生日食之后半个月,就有可能发生月食.
总之,每年都发生.但是由于日食只能白天某些地域能看见,月食则是夜晚半个地球都能看见,所以显得月食比日食多很多.有些人一辈子看不到一次日食,有人半个月之内就看全了日食和月食.
日食月食按照食年,就是莎罗周期,18.6年循环一次.
所以日食和月食是有规律的.不过不是跟整数年份完美重合在一起罢了.就算计算到某个日食或月食的日期时间,看到的跟上次的也有可能不同,这是因为月地距离有可能受到行星,恒星的影响发生小改变,比如日全食变成日环食之类.
每次日食最多2个小时,每次月食最多3个半小时.
发生食的原因在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只要交点和日地连成直线的时候,月球在附近运行,就有可能发生食,这段时间叫做食季.
日食食季36天,涵盖了了一个朔望月29.53天的长度,所以食季必然发生日食,如果情况特殊的话,还可以发生两次.每半年有一次食季.但有时一年会发生2次半食季,因为黄白交点收太阳引力影响,作着顺时针的移动,所以食年比恒星年短19天.所以情况特殊的话,会发生两次完整,一次不完整的食季,或两次不完整,一次完整的食季.前者就会导致日食有可能发生5次,月食2次;后者有可能是4次,3次.
什么叫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就在今日的中午就有一场日偏食现象在我国上演。日食又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它们都有什么区别呢?
从目睹的现象来看,日偏食就是太阳被挡住了边上的一块儿,日全食就是太阳完全被挡住了,日环食就是太阳中心部位被挡住了,外面还露了一层光环。天文方面的解释:日食是因为月亮运行的地球和太阳中间,三者呈近乎直线的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于是从地球上看上去,日偏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一角,日全食使月亮把太阳完全挡住了,日环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中心部位。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今天上演的其实是日环食,因为太阳光下月亮在地球上的投影的中心区域看过去,月球并没有完全遮挡太阳,太阳还剩下了外围一圈的光环,所以这是一场日环食。
这次日环食西起沙特阿拉伯,然后进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穿过印度洋后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掠过,接着进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在新几内亚岛以东消失,这条线路的北部和南部两侧因为角度较偏,都可以看到日偏食,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可以看到,越靠南的地区日亏越大,南海南部位置甚至可以看到环食。
说到日环食,可能很多年龄满40岁的朋友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日环食,那一次的时间是1987年9月23日(农历8月1日)上午9到10点钟,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观测条件极佳,而那次日环食从新疆向东一直到山东、江苏一带都可以看到,从西到东横贯全国,而且经过了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朋友可能都对那次日环食记忆犹新,应该是记忆中最美最神奇的天文现象了。
不过还没有见过又想一睹这种天文奇观的朋友很快就能实现愿望了,因为在明年的6月21日,日环食现象将再次在我国上演,距今不过半年左右,这次日环食将开始于非洲中部,结束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中部,一路经过我国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东部、台湾等地,下图红线是日环食所经地区,如果您位于这些地方,到时候又天气晴好,那么您就可以一饱眼福了,如果不是位于这些地方,那么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也基本都可以看到日偏食,而且大部分地区能看到的日亏部分都比今天还要大一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