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龙节 炮龙节是什么时候

江湖先生 57 0

正月十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都是炮龙节举办的日子,这项习俗活动已有千年的历史,宾阳炮龙节在广西特别出名,是入选非遗的项目,几十甚至成百条炮龙穿梭在烟雾缭绕的街头,是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炮龙节在每年的什么时候

农历正月十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此时必舞炮龙以求喜庆,狂欢不断,流传至今。宾阳炮龙节将于202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在宾阳县县城宾州镇各大街小巷上演,宾阳炮龙节将用势如破竹之势开启大展宏图的新一年。

炮龙节的来历和寓意

炮龙节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宋皇朝为了征伐侬智高,令狄青大军赴广西征剿。但征战到宾阳的昆仑关时,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狄军屡攻不克。此时已近农历元宵节,狄青便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大闹元宵之夜,以麻痹侬智高。狄军多为中原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把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作“炮竹”而狂舞龙。


侬智高探得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狄军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戒备。结果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克昆仑关。


之后,人们将如此舞龙视为一种吉祥之举,作为一种习俗沿袭下来,寓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人财两旺。


如今,每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已经成为宾阳县一带汉族与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活动。节日里,参与的群龙达到上百条,历史文化在这里焕发出新的魅力。

简短介绍宾阳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但最具有喜庆色彩的说法是起源于宋朝狄青与侬智高昆仑关大战。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宋朝名将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 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时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办酒席宴客三天,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宾州城内一派欢腾景象。当夜二鼓,狄青率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宾州城居民从此认为舞炮龙吉祥,每年此时必舞炮龙以求喜庆,狂欢不断,流传至今。

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活动。舞炮龙由总指挥(亦称会首)发号施令,舞龙者均赤膊上阵,头戴如清朝官兵之帽(均为竹编并涂抹黑色)。炮龙以龙珠、龙牌、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抛向炮龙。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炮龙定于当晚七时正在庙宇或社稷之处开光,由会首(或师人)咬破公鸡之冠,以鸡冠之血点亮开光龙眼后,方可万炮齐鸣,龙亦方可腾跃而起。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