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 锡伯族有什么

江湖先生 85 0

锡伯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要领略锡伯人风情,去察布查尔县。察布查尔县是新疆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它 离伊宁只有18公里。锡伯族的祖先是拓跋鲜卑人,早在东汉以前就在大兴安岭一带以畜牧射猎为业。

元朝时,锡伯族开始被蒙古族统治。1636 年,锡伯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入八旗。 1764年清 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征调素以能征善战闻名的锡伯族官兵1000 多人,连同家属3000多人由盛京(今沈阳)等地西迁到今新疆 伊犁、塔城一带。

这些锡伯人从农历四月十八出发,历尽艰难险 阻,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到达新疆,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为了?纪念这次万里“长征”,锡伯族把“四一八”定为西迁节。 随着 人口的增长,耕地的不足,1802年起,锡伯人民开凿了一条200 多公里的大渠,引伊犁河水垦荒造田,建设家园,他们把这条造 福后代的大渠以锡伯语“察布查尔”命名,意思是“粮仓”,现在的察布查尔县就以此命名。

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的美名。察布查尔的锡伯人酷爱骑马射箭,除军事、体育因素外,还因为马和弓箭主要是狩猎的 工具。 在新疆,锡伯人被称为“语言天才”,许多人兼通三四种 语言。

锡伯人很注重教育,擅长吹拉弹唱,喜欢几世同堂,特别注重尊老爱幼和邻里关系和睦,重大节日主要有春节和西迁节。锡伯人在相貌上与汉族人差别不大,平时的着装也比较汉化,gf使在察布查尔,也未必能了解这个民族。

如果去城西6公 里孙扎齐牛录乡靖远寺看看,不失为一条捷径。 靖远寺建于 1782年,是融佛寺道观建筑风格为一体,又带有汉地特征的一 座喇嘛庙,砖雕、木雕极为精美,彩绘、泥塑也都很有艺术特色。

靖远寺是察布查尔锡伯人精神活动的中心,寺里珍藏着160多卷《甘珠尔》经,是清朝时花600两白银从西藏请来的,另外寺内还有几十卷从内蒙古请来的阿里亚经。 在寺内还有锡伯族历史文物展和历史民俗展,可以让人更多地了解锡伯族。

锡伯人主要信仰喇嘛教,另外他们还有许多原始信仰,如猎神崇拜、鱼神崇拜、天地神崇拜、狐仙崇拜等。在漫长历史中,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并不断发展丰富,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不仅有流传于民间的萨满神歌、萨满颂词、萨满传说的萨满教文化的口头形式,还有书面形式的作品《萨满歌》。萨满教能在锡伯族中延续千百年,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

萨满治疗是在“跳神”过程中,以神歌、神舞、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形式,对患者产生心理医疗功能。 锡伯族传统舞蹈《萨满舞》由民间萨满跳神、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展示了锡伯人豪放、顽强的性格和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

萨满教中的萨满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祭祀、“跳神”、追逐、厮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生态的生存的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体现出草原文化的特点。

锡伯人的饮食也保留着浓厚的猎民饮食习惯,他们喜欢用大锅清炖牛肉、羊肉,放入大盘,每人自带小刀,剔骨削肉,用肉蘸食盐、葱末和蒜泥,这种原始粗旷的吃法,散发着浓浓的草原 气息,勾人食欲。

锡伯族的名称

锡伯族是由明代女真发展而来的。

其族名,本是锡伯族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 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般认为锡伯族名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关姓都是锡伯族吗

不是。

1)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锡伯族瓜尔佳氏,清朝中叶以后,瓜尔佳氏多冠汉姓为关氏。

2)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

3)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姓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锡伯族有什么特点

锡伯族是渔猎与游牧的民族。

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般认为锡伯族名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