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还因为他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改革者。
屈原生活的战国末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中国从战乱分裂走向统一的年代。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一样,在屈原生活的那个年代,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法图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改革,成为时代主题,成为强国之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屈原就生活在商鞅变法之后的楚国。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很受楚王重用。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到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丢入江中,说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继而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舟,且人们也免不了在吃饭时用粽子包裹成饭团,并在吃完饭后以艾叶包以饭团祭拜祖先,发展成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和门上插艾和菖蒲等庆祝端午的习俗。
凤凰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而开展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纪念屈原为什么要赛龙舟
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盛行于吴,越,楚。举行竞龙舟,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纪念楚大夫屈原的一次源远流长的群众娱乐活动。实际上龙舟竞赛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竞赛”等,其起因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龙舟竞渡》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急鼓中竞渡游戏,娱神和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
二、是为纪念越王勾践训练水师,击败吴国。"越地传云,越王勾践为其竞渡之事,今龙舟也。"(事原·端阳)吴越战败,勾践败北被俘,在吴国度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生活,骗得吴王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到家乡,他不屈不挠,在那个五月初五成立了水师,开始训练,最终在几年之后,一举消灭了吴国。后代为昭示勾践这种顽强的精神,便仿效越国水师操练时的情景,于5月5日这一天划船出航,以示纪念。
三、说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据传,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人投江,曹娥驾舟救人。"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患"(《曹娥碑》)。后人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四、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传说远古时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在追击洞庭湖的时候,他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后,每年5月5日划船。用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一说法被普遍接受,其文字记载始于南朝梁人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而不用,是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救之舟舟。竞渡的端阳,是一种遗俗。”
五、在屈原之前很久,沅陵就有龙舟。沅陵龙舟起源于古代,其祭祀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曾经居住在沅陵半溪石穴的盘瓠,生有六子六女,彼此结拜,繁衍出苗、瑶、侗、土、畲、黎六族。六族人在盘瓠死后,会宴请巫婆,为他们招魂。由于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便让各民族造出一艘龙舟,逐溪逐河地寻找呼唤,最后才演变成了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发源于5000年前,比纪念屈原的传说早了3千年。
六、据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肮脏的小水沟。某天,一个捕鱼者在水沟里捕了一条小蛇。这种小蛇非常奇怪,它的尾巴上有九个闪亮的鳞片。就在捕鱼的人触碰到鱼鳞时,蛇的眼睛里闪现出乞求的光芒,非常可怜。渔民顿生同情,抚摸着鱼鳞,然后又把它放回沟渠里。谁知道,那九块鳞片突然脱落,小蛇跳起了舞,变成了一条小龙。本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犯天条而受玉皇大帝的惩罚,成了这样。尾巴上有九条锁线,也就是小蛇尾巴上的九个闪鳞。玉曾经说过:“得人之阳,方能开此锁。”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的千年枷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