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江湖先生 115 0

1、时间不同


清明通常出现在春分的15天左右,也就是四月五日左右,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


汤若望的立历改革前,清明是在寒食节后两天举行的,汤氏变法以后,则是在清明前一天。近代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是按照唐时的传统,所以在清明前一天,就是寒食节。自春秋到现在,“寒食节”已经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吃冷食”、“祭祀”、“踏青”等民俗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2、来历不同


清明约在周朝开始,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著名的忠臣义士介子推而举行的。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史料记载:晋国的少主重耳,为逃避战乱,流亡国外十九年,介子推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割股啖君。重耳功高,成了晋文公。然而,介子推不求名利,与母后隐居绵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介子推却不肯出山,最后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感念臣民之心,将他葬在绵山,建庙宇,并命人在介子推死后,禁火、寒食,以示哀悼,故称寒食节。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借问酒楼在哪里,牧童指向杏花村。杜牧的这句诗很熟悉,是关于清明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还有其他的称呼,比如春分、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都是在四月五日,也就是春分之后的十五天。


3、习俗不同


从清朝至今,清明以寒食节庆为主要节日,传统上主要是扫墓;自唐朝以来,除家家禁烟、吃冷食外,又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了民间的扫墓风俗。


寒食节,不能放烟火,只能吃冰镇的食物。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添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习俗,延续了两千多年,被誉为中国民间最盛大的祭祀节日。在汉族的传统节日中,寒食节是唯一一个以“食俗”为名称的节日。

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什么区别

时间不同:寒食节是在每年公历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而清明节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2、来源不同:寒食节源自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而清明节源自古代皇帝和大臣们的祭祖活动。3、性质不同: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清明节不只是传统节日,它还是24节气之一。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同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现在二者已经在习俗上合二为一了。


?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寒食节这一天只吃冷食,不吃热食,也就是要禁烟火。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


寒食节跟清明节的区别

一、功能不同


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寒食节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二、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演变

一是毫无关联阶段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二是相互交融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日之时,仅先于清明节一两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的内容。


三是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这一时期,“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地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清明”称谓成为主流说法。清明节的产生,是借用了寒食节的节期,寒食仅先于清明一两日,因而很自然地便被后者借用了。这种借用的文化基础是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对年节节期的习惯心理。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区别

最初,清明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春分、立夏、冬至等节气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寒食节则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所设立的,二者本身并无直接联系。因寒食节恰好被设立在了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慢慢融合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并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逐渐成为了现在的清明节。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