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青是什么意思 青辞是什么意思

江湖先生 80 0

辞青(cíqīnɡ)1.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又称登高。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都人结伴呼从,於西山一带看红叶,或於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於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登山辞青是哪个朝代的事

据南朝时期梁国的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时,豫州汝南(今河南汝南县)有个名叫桓景的人,他拜了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为师,学习仙术。


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汝河瘟魔要出来害人,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带领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照着去办了,家乡人都跟着上了山,佩戴了茱萸叶,喝了菊花酒,汝河瘟魔不敢侵害。到了傍晚,他们回到家中一看,家里的鸡、狗和牛、羊都死去了。


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灾的风俗就这样流传开来。“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义,这也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重阳节的十个问题

1.重阳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但没在四大日之列,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2.重阳的名称由来:


重阳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易经》里,“九”是阳数,“九九”两个阳数相重,就是“重阳”;因为日与月都是九,所以又叫“重九”。除此之外,中国部分地区在重阳前后有“晒秋”的传统,也就是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所以重阳节还被称作“晒秋”节。


3.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古代有“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万象更新”的说法,也有“长长久久”的谐音,而且九是最大的单个数字,所以古人认为九九重阳象征长久和长寿,是吉祥的日子。


4.重阳节的主要风俗:


自古以来,就包括登高、祭祖、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放风筝、拜神、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饮宴祈寿等习俗,到了今天,又多了敬老的新风俗,在重阳那天设宴款待老人,表示敬重和感恩。其他风俗都好理解,为什么要插茱萸呢?因为古人觉得茱萸可驱除邪气。


5.重阳节的历史


重阳节最早源自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据《吕氏春秋?季秋纪》的记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的时候,会祭天帝,感谢他的庇佑。有些地方还祭祀大火神,欢送他隐退,迎接冬天来临。


到了汉朝时期,重阳节开始成为普及的节日。汉朝有本书《西京杂记》,里面这样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到了唐朝的唐德宗李适年间,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朝廷和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6.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


大致有四个原因:


第一,古人有山岳崇拜的传统,和“登山祈福”习俗。


第二,古人认为,按照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重阳这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越汇集,为了享受清气,就要登高。


第三,登高为了“辞青”,重阳过后天气逐渐变凉,草木开始凋零,人们登山“辞青”,和阳春三月春游“踏青”遥相呼应。


第四,古代有重阳节登高避灾的神话传说,据说有术士推算,重阳节这天会降下瘟气,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保平安。


7.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个重要的祭祖节日,它和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又叫七月半)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


8.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除了中国之外,受到汉语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还有美国旧金山的华人圈,都会过重阳节,有自己的风俗活动。


10.第一重阳古诗词:


毫无疑问是盛唐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王维17时候写的思亲诗,成为了重阳节古诗词里难以逾越的巅峰,独领风骚一千多年。

节断什么意思

节断意思是指,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高潮。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