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第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第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植树节的意义:
1,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2,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3,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4,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5,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6,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7,天然的消音器:绿化可以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植树节来历意思
植树节的来历:中国的植树节最初由凌道扬和韩安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在孙中山的提议下,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举办植树活动,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幼儿版
植树节的来历: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意义是: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也被称为国际植树节或者植树日,是一个专门用来倡导植树造林的节日。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1872年,美国内战英雄约翰·穆尔(John Muir)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协会,并开始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和植树造林的活动。他认识到森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和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性。
1901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就任后,积极推动环境保护政策。他在任期内创建了五个国家公园和18个国家森林保护区,并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罗斯福于1905年宣布3月21日为“植树日”,并呼吁全国范围内的人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这一举措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树节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庆祝。各国纷纷设立植树节,倡导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绿化家园,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植树节的由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植树活动,人们可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