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与汉族在文字,服饰,舞蹈与艺术,婚姻恋爱丧葬风俗,日常装扮等方面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汉族有本民族文字汉语;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既反映了社会历史,也总结生活经验。
2、词曲风格不同。汉民族兼容并包,词曲风格混杂多样,并无固定的,鲜明的特色;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音乐有自己的传统乐器:鼻箫、口弓、叮咚板、独木皮鼓、蛙锣等。
3、舞蹈风格和内容意义不同。汉族人民舞蹈观赏性质强,无固定内容;黎族人民的舞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来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内容主要有生产舞、生活舞和宗教仪礼舞。较著名的舞有《招福舞》、《打柴舞》(竹竿舞)、《舂米舞》等。
4、汉文化涉猎广,而黎族的造型艺术,以织锦工艺最为著名。至今,著名的“崖州被”和“双面绣”,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此外,黎族的独木器制作和竹藤编织工艺,也十分著名。
5、婚姻、恋爱风俗不同。汉族婚俗多样,无固定风俗;黎族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
6、日常装扮不同。汉族复试多样,从复古到西式,衣服样式繁多;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有文身风俗,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个别有婚后完成的。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胸和四肢等处。不同地区,文身图案差别很大。这种习俗目前已基本消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男子衣服都以棉、麻为料,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饮食比较简朴,以大米、番薯、玉米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7、丧葬仪式各地不同,接近汉区的有停棺打醮、看风水择地起坟的风俗。合亩地区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不再祭扫。
黎族与苗族有什么区别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使用黎语。
苗族历史悠久,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贵州的苗族共360多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一半以上,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最为集中。苗族平时着便装,以自种、家纺、自制的麻布衣裙为主,极简朴。节庆日着盛装,习称"花衣",精工制作,极富民族特色。花衣面料多用白色麻布或棉布,面料要先经过蜡染、刺绣等工艺加工,再裁制成衣裙。
黎族哪里最多
海南省
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
黎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古以来,主要聚居在祖国宝岛海南岛上.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0个。
住在贵州的黎族,自称为
黎族的族称。黎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匠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中,对海南岛上汉族以外的原住居民有许多不同称呼,如西汉时称为"里"、"蛮"。
隋、唐时代则称"俚"、"僚"交称。但这些名称大都是当时对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泛称,并不是专指黎族。"黎"这一族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文献上,这一专用族名到宗代才固定焉,一直沿用至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