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庙祝传说:据说我国古代有一位叫做“庙祝”的老祖宗,他是传说中的舜帝时期的百姓爱戴的一位太古先祖,他被称之为我国最早的“太祖”。官渡之战后,庙祝救济挺身维护百姓的英勇劳动,受人民崇敬,所以,他21日被百姓尊为元宵节改定除夕,祭祀“庙祝”,发起当我国“元宵节”。
2、大清女皇传说:据说在明朝时,一位叫紫清女皇的女子将手拿着馒头,游到大观园做手艺,大家都很欢迎紫清女皇,孩子们争相去问她要馒头吃。女皇看到大家的高兴,就把剩下的馒头装上彩线,变成小球形。街坊也在家里制作不同形状的元宵。紫清女皇的佳肴也遍及各个家庭,从此,就有了发放和吃元宵的习俗。
3、张果老传说:据说元宵节也被称为“张果老节”,有一种传说:在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叫张果老的英雄人物,他掌握了传说中的醍醐灌顶武功,还有一项立功成就: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张果老把他藏起来的粮食区派出去,供应给穷乏的农民,使得农民们都度过了困苦的时期。所以,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像张果老一样,帮助穷人的善行,就有了今天的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
4、孟姜女传说:据说元宵节也有一种传说,叫做孟姜女传说,有一位叫孟姜女的美丽的女子,她的丈夫被高官当50年的外号,去家乡的时候把娃扔在一座山坡上,所以孟姜女用一盏灯笼在山坡上绕圈搜寻他的孩子,后来,孩子被发现了,被孟姜女抱回家。人们由此受到了很大的感动,所以就在元宵节点灯游行,缅怀孟姜女的忠贞之心,以示尊重。
5、宋徽宗传说:据说元宵节也可以追溯到宋徽宗的时代,徽宗是宋朝最伟大的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宣示了一系列的新政,其中就有一项改变元宵节习俗的政策:在冬至日,全国各地百姓点盏花灯,改约这一天作为“元宵节”。徽宗也改变了当时的节日起床习俗,宣布在第三天元宵节起早忙乱,礼佛欢迎未来新春。
6、袁崇焕传说:元宵节也有一个叫做袁崇焕的传说,袁崇焕是晚清中一位勤俭持家的高级官员,他在平时会挑分一些粮食给他的家人,然后一切裁减的粮食都会去春节的节庆上发放给穷人。袁崇焕的感人事迹很受人尊重,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元宵节习俗,街坊乡亲会按照袁崇焕的样子包元宵糕,然后发放给大家,表达爱心与感恩之情。
7、比赛传说:还有一种说法,元宵节是最初立于清代,因乾隆皇帝比赛而来,乾隆皇帝曾下令在冬至日点起彩灯,看哪一组家家发出最美
元宵节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元宵习俗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的特点及习俗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