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简介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江湖网 127 0

五一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被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劳动节发展历史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

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中国的劳动节历史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在北京,李大钊领导了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纪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在这一天罢课,《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出版了“劳动纪念号”。学校内召开了500多名校工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李大钊到会讲话。何孟雄等8名北大学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被巡警拘捕。邓中夏到北京长辛店,向铁路工人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并发表讲演。

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在19世纪的美国和欧洲,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不断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小时,甚至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于是,无法忍受的工人们通过罢工、游行示威来争取8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2万多家企业的35万工人爆发总罢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次罢工遭到了美国当局的镇压。但这场流血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并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及简称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的国际工人运动。1886年,在美国芝加哥,工人为要求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的权利,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五一节成为了这次运动的象征性日期。1890年,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此后,各国工人阶级都开始以五一为契机,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


五一节在中国的简称为“劳动节”或“五一劳动节”。自1949年起,中国政府便开始将五一劳动节作为全国范围内的法定节日,以表彰劳动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所做出的贡献。五一劳动节也成为人民群众休息、旅游、娱乐的重要时期。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简短版

1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自法国。
2 19世纪末,法国工人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求缩短每日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
这些示威最终在1889年5月1日达到了高潮,而这一天被定为国际劳动节。
3 五一国际劳动节旨在纪念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工人阶级的团结,同时也呼吁全球各国政府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