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阿肯弹唱 阿肯哈力汗多大

江湖先生 85 0

46岁

在当地阿肯弹唱行业算是“老人”。为了不让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失传,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艺术,阿肯哈力汗极力努力打造这项艺术,流传下去

哈萨克民歌的发展状况

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人口有111万余人,约占世界哈萨克族总人口的17,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的古老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曾经统治过伊犁河谷一带的古代民族乌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谚语说:“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更有一首民歌唱道:“歌声伴你躺进摇篮,歌声伴你离开人间。”

的确,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酷爱音乐和自然,自古以来,产生出大量优美民歌。哈萨克人称善于即兴编唱的歌手(游唱诗人)为“阿肯”。盛夏之时,各地“阿肯”要会聚一堂,举行弹唱会。八方阿肯在草原上弹着冬不拉尽情赛歌。

哈萨克族结婚随礼吗


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婚礼这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

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100只羊,15匹马。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有所表示。哈萨克族结婚后的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

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因定的歌词,即兴编唱。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的出嫁。在举行出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宰杀准备好的羊只,招待宾客。然后开始对唱活动,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这种场面非常热闹,有时通宵达旦歌唱不停。

婚礼仪式在草原风景区的“草原部落”举行。迎亲时,男方的朋友们抱着冬不拉和长琴等乐器,在毡房外快乐地弹唱。在离新郎不远的另一顶毡房里,则聚集着身穿节日盛装的女方青年男女,他们为婚礼做足了准备。

婚礼在歌声中开始。哈萨克族的婚礼先要进行对歌,迎亲队伍到达女方毡房后,与女方亲友分别组成两大阵营,对歌按五道程序进行。男方以新郎为主体,另选三四名能歌善舞的阿肯(哈萨克族民间歌手)作伴郎组成一大阵营,女方则以新娘为主体,另选三四名漂亮能唱的年轻妇女为伴娘。

冬不拉和阿肯缩写

冬不拉和阿肯的缩写是DBLHAK。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冬不拉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阿肯是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对歌手的称谓。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