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拼音
[qí]
[部首]山
[笔画]7
[释义]1.岐山(Qí Shān),山名,又地名,在陕西。2.同“歧”。3.姓。
岐与歧的读音
1、岐与歧的拼音和读音:岐—拼音qi,读二声。“岐”的意思:岐—是指岐山,山名,在陕西省。歧—拼音qi,读二声。“歧”的意思:歧—是指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错误的道路,不相同、不一致的意思。如组词:歧途、歧视、歧议。
2、综上所述,就是“岐与歧”的拼音和读音,并解释了“岐与歧”的意思。
歧组词和部首
部首:止。
歧视、歧出、歧路、两歧、分歧、歧悮、歧颐、歧迷、歧化、
常用释义
1.
形岔出的(道);由大路分出来的(小路)。
例词歧路歧途
2.
形不一致;有差异。
例词歧视歧义
详细释义
1.
形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2.
形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集韵》
歧趾而胪情。
《思玄赋》
3.
形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
《尔雅·释名》
禹贡注音原文译文
原文: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 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 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 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 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 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 怪石。菜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 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 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 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 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白话译文: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
那里的土是白壤,那里的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那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
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经成了湖泽,澭水和沮水会合流进了雷夏泽。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那里的土质又黑又肥,那里的草是茂盛的,那里的树是修长的。
那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那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那竹筐装着的彩绸。进贡的船只行于济水、漯水到达黄河。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那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那里的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
那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是那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行于汶水达到济水。
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量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后,蒙山、羽山一带已经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那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
那里的田是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那里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行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荷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