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 人格是什么意思

江湖先生 140 0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心理机制,它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方式,以及自我调整、行为活动、思想感情、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
人格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人思维、表现和行为的核心。人格不仅受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活中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人格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外部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和其他方面。

谁能解释下“人格”是什么

人格,就是特定人特定的正面的精神支柱,包括评价、尊严、荣辱等感觉。

人格虽然无形,但确实实成在,并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是精神权利,人格甚至比财富权势地位更重要,所以古人常说“士可杀不可辱”。

人格是可以继承的,家长的人格是家族宝贵的无形财富。领袖的人格是民族及国家的巨大的无形财富。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客观过程,不是虚的,是历史的沉淀与积累。

人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就人格的具体含义而言,词典有词典的释义,百度有百度的解答,我不想受其左右,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我以为人格的具体含义是:

一、人格是世人的修为。正所谓“修身养性”,身是指人,性是性格。芸芸众生,终其一世,修为的深浅左右人格的高低。活的精彩是一种人格;活的无闻是一种人格;活的潇洒是一种人格;活的恬静也是一种人格;等等。无一不与修为有关。

二、人格是做人的标准。常言道,说话不要出圈,做事不要出格。讲的就是做人要有标准,要有底线。超出标准,越过底线,那就是丧失人格了。

三、人格是为人的灵魂。人格高尚之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人心不古之人,心术不正,人品低下,为人不端,甚至阴险狡诈,可以判断是人格的灵魂出窍了。肯定没有了朋友圈,没有了亲情缘,与他人形同陌路,自己也是行尸走肉了。

四、人格是示人的魅力。人们常说的“人格魅力”,不是指帅哥靓女小鲜肉,而是指有修养、有内涵、有气质的人。如毛泽东同志的挥斥方遒气宇轩昂;周恩来同志的风度翩翩治国理政,绝对是光芒四射,魅力无限。这就是人格。

人格的定义及本质特征

定义:1.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2.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性格可分类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与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