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比 ,必须是杨慎, 徐渭和他比只是急智,但才学没他扎实
明末清初八大才子
清朝没有八大才子,只有四大才子:纳兰性德,纪昀,周渔湟,袁枚
(1)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2)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终于总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和纪昀(纪晓岚)都曾被称为大清第一才子,二人年代不同一生活在康熙年间,一是乾隆年间。
(3)周渔湟,出生在贵州青岩古镇,大学士,主编康熙字典。能够背诵群书,甚至是能够倒背皇历,号称清朝第一才子,系当时的教育部长。
(4)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大明四大才子
分别是:
杨慎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等。他是明代三朝元老杨廷和的儿子。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的著作颇丰,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开篇词《临江仙》。
解缙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他出生于江西吉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出口成章,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幼时的对联趣事。
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青藤居士,明朝罕见之全才,在书法、绘画、军事及诗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王守仁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大家对王阳明这个名字更熟悉。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大明永乐年间第一才子解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解缙,不懂政治偏要插手政治,最后大才子死于政治。
谢缙(1355-1430),明代画家。一作晋,字孔昭,号葵印,自称谢叠山,又号深翠道人、兰庭生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二十余年。善画山水,千岩万壑,气象雄浑,使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时期,朱皇帝最喜欢的事是对对子,也就是对楹联。而解缙学识渊博,经常被老朱“考”。一天,朱元璋让他写一首鸡冠花诗。解缙才思敏捷,开口就对:“鸡冠本是胭脂染”……话音未落,朱元璋掏出一枝鸡冠花说:“哈哈,是白的。”解缙顺势接着说:“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有一次,解缙陪圣上朱元璋一起钓鱼,钓了许久,朱元璋一条都没有钓上。解缙就说:“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很是开心。
解缙自以为朱皇帝信任他,写了篇万言书,对朝政非议。比如“刑太繁”等等;唯有“陛下天资至高”六个字让朱元璋稍觉满意。后来又写了《太平十策》,都说不到朱元璋心里。也就是对政治,不懂,看不清政治态势,盲目指手划脚。最后解缙为李善长辩冤时,朱皇帝受不了。他哪里知道,杀这些功臣,是朱元璋为后代皇帝“拔刺”,是他必然要干的事,迟早而已。解缙哪里看得懂?最后让他回家去了。这分明是让解缙反省,不懂政治,就下乡吧。
朱棣抢了皇位,为笼络人心,萌生了编一部大书,自然这解缙是最佳人选。解缙春风得意,召集了一百四十余位读书人,分头编纂这部大书,于永乐六年完工,便是《永乐大典》。这是解缙最大的历史贡献。朱棣十分赏识他,曾说:“国不可一日无我,而我不可一日无解缙。”
没想到,这话让解缙又飘起来了,又开始参政议政。朱棣对于继承人拿不准主意,长子朱高炽,性格温厚,但身肥体胖又有足疾;次子朱高煦相貌堂堂,英武过人,善于骑射,有赫赫战功。朱棣有次问解缙的看法,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但朱棣,没有表态,望着解缙。解缙又朗声说出:“好圣孙。”这一下朱棣乐了。“好圣孙”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朱棣不喜欢长子朱高炽却喜欢这位皇孙,就是后来的明宣宗。
解缙以为,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他起了重要作用,就更加自负。公开站在朱高炽这边,这让次子朱高煦不爽。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还是不成熟,不老练。树敌皇次子是大忌。有次解缙赴京汇报工作,但朱棣不在京城。解缙竟然私下拜访了皇太子朱高炽!最关键的是,见了朱高炽之后,未等朱棣回来,就打道回府了。朱高煦第一时间报告解缙“可疑”行径。朱棣大怒,认为解缙勾结太子,图谋不轨,解缙下狱。几年后,朱棣在看一份犯人名单时,发现解缙名子在上。就冷冷地说:“怎么?这个解缙还活着?”锦衣卫头领纪纲听出朱棣的弦外之音,便把他灌醉,扔在积雪中冻死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