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10个字)

江湖网 1.2K 0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端午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左右,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据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不满楚国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侵略,多次上书劝谏国君,但都被忽视。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打,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畔。

屈原对于楚国的覆灭感到十分痛心,终日思念国家和人民,甚至悲愤自杀,投身汨罗江中。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捞救,但已经太迟了。为了防止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中撒下了许多粽子和艾草,以驱赶蚊虫和鱼虾,也为屈原祭奠。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和挂艾草的来历。

端午节的主要庆祝方式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

1.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它是一种用糯米、豆沙、肉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美食。吃粽子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的地区,粽子的口味和做法也各不相同。

2.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它起源于屈原的故事。赛龙舟是指一种传统的划龙舟比赛,通常由12或22名划手组成的队伍参加。在比赛中,队员们要全力划动龙舟,争夺冠军。

3. 挂艾草

挂艾草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它是为了驱邪避瘟、祈求平安而进行的。人们会在门前或者屋内挂上一把新鲜的艾草,或者在衣服上别上一枝艾叶,以此来驱赶瘟疫和邪恶。

总结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纪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