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如今却被商家越来越商业化。本文将从历史、商业化、爱情观和文化价值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话题。
一、历史
七夕情人节起源于唐朝,当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在银河边的织女星上生活,她织的衣服是天帝下凡过海时穿的蟒衣。牛郎是草原上的一个孤儿,他善于制作农具和车辆,被人们称为“银车匠”。有一天,牛郎偶然得到了一头能说话的神牛,神牛告诉他,只要他将一条红绸带系在牛角上,就可以搭乘神牛去织女星上拜访织女。牛郎去了织女星后,与织女一见钟情,二人私定终生。天帝不满两人私奔,下令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和神牛一起追赶天帝的仙女军团,终于在银河边成功救出心爱的织女。为了让两人一直相守,天帝允许牛郎和织女相守,但每年仅限七月七日,在天河两岸相会一次。七夕情人节就是源于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二、商业化
然而,时至今日,七夕情人节早已成为商家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手段。各种产品和服务纷纷打出“七夕特别定制”、“情人节专属折扣”等广告,消费者逐渐忽略了纪念爱情的初衷,把七夕节当成了一种消费行为。商家们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不断炮制所谓的“情人节”的形式,不断推出各种营销活动,让七夕节与商业联系在一起。这种商业化对于七夕节的传统和文化价值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三、爱情观
现如今,人们对待七夕节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商家们打出的“情人节”标签,让许多人将爱情等同于物质消费。年轻人认为,只有购买昂贵的礼品和享受奢华的演出才能表达对爱情的真诚和投入。这种思想一定程度上毁坏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本来面貌,把浪漫变成了物化,把感情变成了交易,把真挚变成了虚幻。
四、文化价值
七夕情人节除了商业化之外,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爱情是无法言语表达的,它需要借助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来表现。因此,七夕节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文化语境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保护和弘扬这种传统文化,不让商业化成为它的主旋律。
综上所述,七夕情人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但现今却被商家越来越商业化。我们应该呼吁社会重视这个问题,保护七夕节的文化价值,强调爱情的真诚和感人,而不是物质。
本文由江湖运势网https://www.j5zw.com/整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