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 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古代哪个人

江湖网 1.2K 0

年糕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曾用糯米制成的“城砖”藏在象门城墙下,后来这些“城砖”在危急时解决了民众缺粮的情况,于是人们后来便将“城砖”称为年糕,并用它纪念伍子胥。

吃年糕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与伍子胥有关。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吴国大将,越王勾践连夜派人攻打城池,把城围的水泄不通,而伍子胥在生前做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伍子胥嘱咐众人将糯米,做成砖的模样放在城墙之上抵御外敌,而且还可以抵抗饥饿,苏州的难民们靠着,这些城墙上的糯米年糕躲过了一劫,后来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伍子胥,就有了吃年糕斗习俗。

吃年糕与谁有关

吃年糕习俗与伍子胥有关。


相传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他临死前对部下说:“如果国家有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


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军包围,城中断粮已饿死不少人,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原来是当年伍子胥在姑苏城督造城墙时,已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从此以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年夜饭就吃年糕汤来纪念伍子胥。

吃年糕有什么寓意

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年糕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员。年糕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稻谷。早在汉朝,当时的人们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在古籍中也有记载着年糕的制作方法,即将糯米蒸熟后,趁热舂成糍粑,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放在阴凉处晾干,吃前下锅油炸,滚上糖食用即可。

最早的年糕是用于祭祀的,在大年夜祭拜神灵、在岁朝供奉祖先,到后来才成为春节应景的食品,岁岁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仅为了这是种美食,更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愿望。这种美好的寄托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无论男女老少,过年总会吃上一口年糕,以求来年步步高升,事事顺利。

春节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这天,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国王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馋言,赐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