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20字 端午节来源简短20字

江湖网 1.2K 0

一. 端午节的起源,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

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大部分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些人、有些地方认为是为了纪念曹娥、介子推、伍子胥等。其中以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的说法影响最为广泛。

2.纪念屈原的说法: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那天,抱石跳汨罗江而自尽。后来人们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3.历史依据:南朝梁国人吴均所著《续齐谐记》、以及南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都记录了端午节起源于人民纪念屈原。史料中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取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


二. 端午节的起源,为了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1. 春秋战国-吴国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伍子胥,为被吴王夫差所猜疑,而赐剑其自杀。伍子胥死不瞑目、含怨而死。

2. 吴国人民可怜伍子胥,于是在江边为伍子胥立了祠庙,进行祭祀。而伍子胥沉江而死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于是后人认为:吴国人民端午节的习俗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3. 历史依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之《伍子胥列传》,有相关记载。东汉《曹娥碑》也有相关记载: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中秋节来历20字缩句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20个字解释中秋节拜月的来历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端午节的由来20字左右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再传到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

广西桂林的龙舟活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