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监管水平长期以来就备受诟病,而2007年12月21日的一次性贿赂事件更是揭示了这种缺失。该事件涉及到中国手机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的业务拓展,他们向美国市场的经销商送出巨额贿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该事件揭示的中国企业监管缺失,旨在通过此次事件唤起公众对企业监管缺陷的关注。
一、贿赂事件的始末
2007年12月,华为和中兴通讯两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业务市场上的大规模投资引起了美国国会的担忧,美国国会表示担心这些企业会在美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安装后门,泄露敏感信息。为了争取美国的认可,华为和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上向多家经销商提供了巨额的贿赂。
针对该事件,美国政府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工作。在随后的调查中,华为和中兴通讯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美国市场上向多家经销商提供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贿赂,此举于2007年12月21日被美国政府曝光。
贿赂事件最终造成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业务在美国遭受巨大打击,同时也引发了中国企业监管的广泛关注。
二、监管机制缺失
贿赂事件揭示了中国企业监管机制的缺失。中国政府对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很多企业可以随意破坏市场规则,侵犯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利益。
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监管的缺陷体现在监管机构的不完善性上。目前,中国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良好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监管机制的执行力度不够强大。
同时,中国企业监管的立法也还有待完善。当前的中国立法和相关法规主要是基于对市场经济的初步认识而做出的规定,无法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市场竞争。
三、企业文化与道德建设缺失
企业文化和道德建设的缺失是揭示中国企业监管缺失的一个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缺乏文化和道德的理念,他们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态度也比较随意。这种企业文化和道德风气的形成,部分原因是缺乏独立的企业文化和道德建设机构。
一些人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还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比如企业文化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管理阶层也缺乏创造性和透明度。
四、国际化营销的缺陷
贿赂事件也揭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的缺陷。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运作不够熟悉,没有处理好政府合规、法律合规等问题。这种缺陷也是导致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际化运营专家指出,这种策略缺失主要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成长的缺陷所致,在国内市场上,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运用价格、专利或者技术等优势进行竞争,顾客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等等,这些在国际市场上都显得比较薄弱,容易出现犯错的情况。
结论
贿赂事件揭示了中国企业监管的缺陷,同时也启示我们需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和道德建设,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为了保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作顺利,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文由江湖运势网https://www.j5zw.com/整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