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博”字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江湖网 1.2K 0

一种说法是会意字。字从“十”和“尃”,《说文解字》对“十”的解释是“数之具也”,意思是说“十”是数字完备的标志,亦有齐全的意思。“尃”有两个读音:fū和bù,意思分别是分布和普遍。“尃”不论哪个音作意符都符合“博”的意思,对于这个从属还尚未明确,但将其与“十”合起来的寓意基本相同,表示四方中央齐备,即分布广泛。

另一种说法是形声字。“十”在金文中与“干(指盾)”和“盾”字的写法比较接近,而盾是战斗时用的。“尃”与“博”声纽均为唇音,韵为对转,从“尃”得声的“搏”、“镈”、“膊”、“缚”等均在铎部,因此“博”是“搏”的本字,本意是搏斗。与“戎”一样(“戎”中的“十”是“盾”的变体)。且“博”本身具有博弈、博得的意思。说明“十”是某种兵器的象形字变来的。“宽、广、面积大”则为假借义。

百家姓有姓博的吗

博姓没有被宋版百家姓收录。但是确实有这个姓氏。

博姓。博,读音作bó(ㄅㄛˊ)。姓氏渊源共有11条。(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国人孙阳,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2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之邑博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3源于战国时期学官博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等等。)博姓名人,宋有博尚之,明有博彦约。现代的有博文伟、博立仁。

博姓的源流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国人孙阳,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典籍《韵会》、《广韵》等记载:“古有博劳,善相马。”博劳,就是古代著名的相马师伯乐。在典籍《韩诗外传》中记载:“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清朝学者周廷寀特别加注:“伯读曰博,<广韵>以伯乐为博劳,云古有博劳,善相马也。”伯乐,公元前680~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人(今山东成武)。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逐渐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在古代,“伯”、“博”二字可通假,因此在伯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伯氏、或博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之邑博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典籍《韵会》记载:“春秋,齐之聊摄随为博州。”齐国博州,即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古称临淄,包括古营丘即今临淄区。注意,其非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亦简称博州)。

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博州原住民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博氏,史称博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战国时期学官博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博士,是战国时期东周王廷始设的官职称谓,由有大学问之学者、贤人担任,掌管古今之学,秦朝时期沿袭。到西汉时期,博士为奉常(太常)的属官,负责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特别设置了“五经博士”,专门以经学教授皇室子弟,与以前的博士职掌已经有所不同。东汉时期,朝廷以十四名国学博士分别掌管五经,即《易经》由四位博士掌管,分别为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书经》由三位博士掌管,分别为欧阳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诗经》由三位博士掌管,分别为鲁氏、齐氏、韩氏;《周礼》由两位博士掌管,分别为大戴氏、小戴氏;《春秋》由两位博士掌管,分别为公羊氏、颜氏。这些博士的职责就是“掌教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仍然属于太常管辖。晋朝时期设置国子学,所属官员即为“国子博士”。南朝梁国设置“正言博士”,北朝齐国设置“太学博士”等,职责与东汉国学博士相似。隋朝、唐朝时期,朝廷设置有国子监,在国子监各馆内设置博士,负责教授达官子弟(国子),后历朝历代均沿袭国子监之制。

博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士氏,在秦朝以后皆省文简称为博氏。

源流四

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博闻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战国时期,赵国设有博士官职,职能与今学术顾问相同,与其他诸侯国的博士亦相同。

其博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氏。

源流五

源于汉朝时期博士祭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博士祭酒,实际上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职,位居诸博士之首。在西汉时期称博士仆射,在东汉时期称博士祭酒,官秩为六百石。到曹魏时期,博士祭酒改称太学博士祭酒,在十九名博士中选才智威德最重者担任,为国子学之长官,官秩为正五品。改官职称谓在晋朝以后多称国子祭酒。

博士祭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氏。

源流六

源于十六国时期博士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在太学中设置了博士郎中的官职,专门负责饿掌教官秩两千石以下的十五岁以上官员子弟,为北燕政权中君王指定的重望学者,官比正五品,官秩八百石。

博士郎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博氏。

源流七

源于元朝时期蒙古博尔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元朝时期,蒙古汗国王廷中设置有“怯薛”官职,原为突厥语“执事”(Kese'),有多种职能,“博尔赤”(Bo'orchi)为“怯薛”之一,即执事之一。“博尔赤”为蒙古语,即厨师,亦称为宝儿赤、卜兀赤、博儿赤、保兀儿赤、包儿赤等,职为宿卫亲军中专门掌管烹饪,即侍奉主上饮食的执事人员。

博尔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尔赤氏、或宝儿赤氏、卜兀赤氏、博儿赤氏、保兀儿赤氏、包儿赤氏等,后有汉化为单姓博氏、或宝氏、卜氏、保氏、包氏者。

愽和博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愽和博不是一个字。愽是博的异体字。


愽[ bó ]


基本解释:


古同“博”,博爱。


"愽"是"博"的俗字,一说"博"的异体字,现代汉语一般不用,应以"博"为准。本意是博爱。

明博的名字寓意是什么

名字「明博」水火组合,水克火,水火不容。这种组合非常不利,对人名来说意味着一生不顺,败多成少。

明读[míng],五行为火,字型为左右结构。

明:1、指亮,清楚,懂得,如明白,明亮;2、指睿智,如英明,贤明。用作人名意指明理、明智、睿智。

博读[bó],五行为水,字型为左右结构。

博:博本意是大。引申指丰富、宽广。又引申指广泛、普遍。用作人名意指博大、渊博、包容、奋进之义。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