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传说一: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双亲的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用于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由来传说二:
根据《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张连印植树造林事迹简写
18年如一日,带领大家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棵,被誉为“绿化将军”的张连印。 2004年春,张连印风风火火带人上了山,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又承诺30年生态建设成果无偿交还集体。
18年间,张连印带领大家在荒滩上建起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棵,培育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等20个品种,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
清明节的由来简写5
清明节由来: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就流亡到了国外。在逃难的路上,由于又累又饿,无力站起来。跟随他的臣子也找不到能吃的食物,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便悄悄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晋公子重耳吃了,重耳吃了以后渐渐地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后来,重耳做了国主,历史称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重赏了当初随他流亡的众多功臣,但是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在乎功名利禄,带着自己的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羞愧难当,便亲自带人去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经去绵山隐居了。由于山高林密,找不到介子推,于是便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从三面放火烧绵山,把介子推从绵山里逼出来。大火立即烧遍了绵山,然而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面死去了。
晋文公看到以后,淘淘大哭。晋文公在这颗树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到了寒食节,晋文公带着大臣们来绵山祭奠介子推,竟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了,于是就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且昭告天下人,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马永顺事迹50字
马永顺(1914年12月-2000年2月10日),男,汉族,1948年参加工作 ,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小学学历,天津宝坻人,先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 。
1933年,马永顺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 ;1948年东北解放后,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成为红旗下第一代林业工人 ;1937年进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1982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坚持17年造林不止,其间率领全家人,祖孙三代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植树5万多棵;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 。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经中央批准,马永顺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同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