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年是多少岁 “束发”指的是多大岁数

江湖网 1.2K 0

“束发”指的是十五岁,具体你可以看下面介绍: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束发之年什么意思

束发之年的意思是:成童的年龄,即男孩子15岁的年纪。束发,就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为成童;20岁时行冠礼,为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岁。

秦国的束发之年是多少岁

束发之年是指15岁。

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

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比如垂髫、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

垂髫:8、9岁之前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谓之垂髫。

总角:8、9岁至15岁,在头两侧扎两个发结,像羊角一样,谓之总角。

束发:15岁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在脑袋后面扎成一束髻,但不冠。

弱冠: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及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

襁褓,垂髫,豆蔻,束发,各指多少岁

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