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故事 十则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江湖网 1.2K 0

一、投桃报李 :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三、慈母之恩 :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六、漂母的一饭之恩 :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七、知遇之恩 :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八、士为知己者死 :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九、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十,沙漠中的一对朋友:

曾经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

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

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扩展资料: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6、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7、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8、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9、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10、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感恩简短走心故事

五个简短走心的感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幸福与温暖

Answer: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醒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下面分享五个简短但走心的感恩故事,希望它们能给你带来幸福与温暖。

1. "父爱的温暖":有一位父亲每天早上都会做好早饭,然后用保温饭盒送到女儿上学的路上。女儿升入大学后,父亲仍然每天做好早饭,在她外出实习的城市,通过网络配送将早餐送到她门口。这个故事让人感动,它不仅表达了父爱的伟大,也告诉我们要感恩身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2. "陌生人的善意":有一次,一位女士在地铁上突然晕倒,周围的人慌忙拨打急救电话,但其中一位陌生人却迅速蹲下,扶起她并安抚她的情绪,直到急救人员赶到。这个简短的故事提醒我们要感激那些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的陌生人,他们的善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 "友情的力量":两位闺蜜从小一起长大,分别在不同城市上大学。每次放假,她们总会相约彼此前往对方所在的城市游玩,以此来增进彼此的友谊。这个简单而真挚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友情的力量,感恩那些与我们共度欢笑和痛苦的朋友。

4. "师恩难忘":从小学到高中,一位老师一直陪伴着一个学生。当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后,他回到母校专门找到那位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承诺将来一定回馈社会。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

5. "生活中的小确幸":一位上班族每天工作繁忙,但仍会在回家的路上买一束花送给坐在公交车上的老人。这个简单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传递了感恩与温暖,让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近了。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用简单而真诚的方式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感恩的事例真实故事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诸葛亮感恩的故事

一是感激先帝(即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完成他光复汉室的心愿;

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以及出师北伐的决心和对后主刘禅的一片忠心。

三是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