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的发明者:邓平、落下闳 汉初使用从十月朔日开始的历日制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显然渐觉这种政治年度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于是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建议修改历法。同时汉初以后,人们对于天象观测和天文知识,确有些进步,这为修改历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前104年五月,汉武帝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并征募民间天文学家20余人参加,其中包括治历邓平、长乐司马可、酒泉郡侯宜君、方士唐都和巴郡落下闳等人。他们或作仪器进行实测,或进行推考计算,对所提出的18种改历方案,进行了一番辩论、比较和实测检验,最后选定了邓平、落下闳提出的八十一分律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是公历哪一年
104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汉朝使用太初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春二月)改元,是为太初元年二月。改元的同时改历,以建寅之月(孟春之月)为正月(岁首)。
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建亥之月(孟冬之月)为岁首,因此元封七年有4个月(孟冬至孟春),从公元前105年11月26日左右(儒略历)至公元前104年3月22日左右(儒略历)。
而太初元年有11个月(二月至十二月),从公元前104年3月23日左右(儒略历)至公元前103年2月9日左右(儒略历)。
有时会把元封七年4个月算在太初元年里面,并以前后区分元封七年正月、二月、三月和太初元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太初历是以什么历法为基础
太初历以夏朝历法为基础。
太初历,汉武帝时期元封七年制定的一种历法,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是中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这是中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汉初承袭秦制,使用古历《颛顼历》,以《太初历》与《颛顼历》全面比较,有重大的进步。但是《太初历》也有不足,它的八十一分律数据,是黄钟律管九寸长这一数据九的自乘。
汉武帝太初元年是太初四年吗
1.太初 (汉武帝)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汉朝使用太初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使用太初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曆正月)。此前的颛顼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里十月)。因此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之前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里,这一年共有15个月。为了区别改历前后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分别在前面加了“前”“后”的字样。
注:汉武帝太初元年横跨公元前104年,有两个冬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