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别称 中秋的别称和雅称

江湖网 1.2K 0


中秋节的别称为月光诞、仲秋节、祭月节、秋夕、团圆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等。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古时的人们会进行拜月祭祀活动,并且还会赏月、看花灯、赏桂花。由于月圆代表着团圆,所以每逢中秋节,一家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无法相聚的人则会通过赏月来寄托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别称

1. 月夕:指的是每个月的15日晚上,是月亮最圆的时候。

2. 仲秋节:“仲”是指一个月的中间,中秋节正好是秋季中间的节日。

3. 团圆节: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团圆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家人亲友会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表达对亲情的思念和祝福。

4. 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5. 嫦娥节:传说中,中秋节是嫦娥仙子升上月宫的日子,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嫦娥节

中秋夜别名

中秋节有哪些别名: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在古代叫什么

中秋古代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源于上古天象崇拜,由祭月活动演变而来。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中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