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它是指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位于北纬35°的地方,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或8日。白露一词源自古代农耕文化,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晨露增多、作物成熟等现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解白露的含义与由来。
1、白露在农耕文化中的意义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农耕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也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出现大量晨露,这对于作物生长和收获有很大影响。同时,在民间传统中还有许多与白露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2、白露名称由来及典故
据考证,“白”字取自于“清晨”的意思,“雾”字则表示“水汽浓郁”。因此,“白雾”演变为“晨雾”,最终形成了“晨雾满地”的景象。“湿润而凉爽”的特点也成为了白露的标志。另外,白露还有一个典故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有关,书中描写了贾府中一场盛大的白露宴。
3、白露与气候变化
随着季节的转换,气温逐渐下降是白露出现的主要特征之一。此时阳光照射角度变小,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同时,在北半球这个时期大陆上空已经形成了高压区域,天空晴朗无云雨,并且湿度较高。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清晨出现大量晨露和湿润凉爽的天气。
4、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秋”、“处暑”过后即进入“白露”,人们开始感受到秋意渐浓。民间有许多与白露相关的习俗和活动,如采摘水果、品尝新米、赏月等等。此外,在农耕社会中还有一些特殊仪式和祭祀活动与丰收有关。
总结: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它在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白露一词源自古代农耕社会,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晨露增多、作物成熟等现象。此外,白露还与气候变化、习俗和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对白露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节气所带来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