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工作中。
嫦娥三号(Chang'e 3),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组成[1]。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像,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1]。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中国航天领域技术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空间活动之一。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意义
1、里程碑意义。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
2、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体现。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
3、大力弘扬了民族精神。
嫦娥三号的研发者是谁
孙泽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专业(隶属南航四院)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的副主任。
2002年,孙泽洲开始参与“嫦娥”的前期论证,负责星载测控论证工作。在此期间,孙泽洲协助总师叶培建,组织制定了顶层规范。然后就是为各个分系统制定规范,提出性能指标。孙泽洲配合总师叶培建审查把关、掌握原则、条件,参与前期文件讨论。
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嫦娥三号是什么时候发射升空成功的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拓展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2014年年中,嫦娥二号突破距离地球1亿公里的深空。目前嫦娥二号是我国在轨飞行器中,距离地球最远的,其距离仍然在突破中。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仍然在工作中,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其拍摄的月面照片不久前也首次公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