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交换机结构采用四级汇接辐射长途电话网络:C1局为大区中心局或对国外交换机,
设立于8个大城市: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西安市、广州市。
C2局为省中心局,设立于非C1局的各省会城市。C3局为地区中心局。C4局为县级交换中心。
为什么北京的区号是010
因为是首都。
其实,之前的区号并不是010,而是01。在蜂窝移动数字电话推出之前(G网手机)才改成了010。因为G网最早是139开头的,拨打异地的G网手机需要前面加0,其结果就会进入北京市的交换局,因此区号才改成了010。
扩展:
首先因为座机是先于手机出现的,所以号码也就是先于手机分配的。于是在中国的长途电话区号中,前面的0是中国(大陆地区)国内长途电话接入码字冠,0以后才是区号;但在现在的区号格局确定的20多年里,0和后面的区号被习惯性地并列称为电话区号。
所谓0是字冠,意思就是“0”其实不是【区号】,据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北京区号其实是10,加了开头的0表示是国内呼国内。举个很简单例子,很多国际饭店或者网站,都是+86-10-OOXX,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在中国北京,以后别人问北京区号多少就可以专业的回答,是10。
0之后1字头的长途区号,中国只此一家:北京。(0)10代表首都,显得无可非议。接下来的2字头分别是:(0)20广州、(0)21上海、(0)22天津、(0)23重庆、(0)24沈阳、0)25南京、(0)27武汉、(0)28成都、(0)29西安
北京的区号是什么意思
1、北京区号是010。
2、区号是指世界各大城市所属行政区域常用电话区划号码,这些号码主要用于国内、国际长途电话接入。比如,中国大陆国际区号86,北京区号010、上海区号021等。而在使用国内长途电话时,区号前要加拨0。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概念,误以为区号本身前面有一个0。也就是说,由于0是唯一的国内长途接入码,经常和后面的区号并列使用,所以形成了习惯。实际上在境外打电话回境内某城市时,当地国际长途电话接入码加在中国国家号86之后,该城市区号前没有0。比如,成都区号应是28,而非028。
全国各城市固话开头号
1、北京市:010
2、上海市:021
3、天津市:022
4、重庆市:023
5、香港:852
6、澳门:853
7、河北省:
石家庄市:0311
张家口市:0313
承德市:0314
秦皇岛市:0335
唐山市:0315
廊坊市:0316
保定市:0312
沧州市:0317
衡水市:0318
邢台市:0319
邯郸市:0310
8、浙江省:
杭州市:0571
湖州市:0572
嘉兴市:0573
舟山市:0580
宁波市:0574
绍兴市:0575
衢州市:0570
金华市:0579
台州市:0576
温州市:0577
丽水市:0578
9、辽宁省
沈阳市:024
铁岭市:024
抚顺市:024
本溪市:024
朝阳市:0421
阜新市:0418
辽阳市:0419
鞍山市:0412
丹东市:0415
大连市:0411
营口市:0417
盘锦市:0427
锦州市:0416
葫芦岛市:0429
10、湖南省
长沙市:0731
株洲市:0731
湘潭市:0731
张家界市:0744
常德市:0736
益阳市:0737
岳阳市:0730
衡阳市:0734
郴州市:0735
永州市:0746
邵阳市:0739
怀化市:0745
娄底市:073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0743
11、江苏省
南京市:025
徐州市:0516
连云港市:0518
宿迁市:0527
淮安市:0517
盐城市:0515
扬州市:0514
泰州市:0523
南通市:0513
镇江市:0511
常州市:0519
无锡市:0510
苏州市:0512
12、广东省
广州市:020
清远市:0763
韶关市:0751
河源市:0762
梅州市:0753
潮州市:0768
汕头市:0754
揭阳市:0663
汕尾市:0660
惠州市:0752
东莞市:0769
深圳市:0755
珠海市:0756
中山市:0760
江门市:0750
佛山市:0757
肇庆市:0758
云浮市:0766
阳江市:0662
茂名市:0668
湛江市:0759
区号编号原则
多级汇接分级原则是设一个主国际接口局,结合长话流量和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汇接中心,即一级交换中心;每个大区分为几个省区,每个省区设一个中心,即二级交换中心;每个省区分为几个地区,在地区中心城市设中心,即三级交换中心;
然后每个地区下面的县各设县中心,设四级交换中心;五级交换中心即为本地交换端局,一般为市话端局。通俗地讲,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打长途去北京市,信号要从勐腊县汇接到西双版纳中心局,再汇接到昆明中心局,再到西南大区中心成都中心局,才能传输到北京市。
基于这样的“多级汇接制”,在电话长途区号的编制上也体现了“多级”的原则,并且在号码编排上体现一定对应关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