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蛰是啥意思 惊蛰的蛰是什么意思

江湖网 1.2K 0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的蛰什么意思,答案

蛰,藏的意思,指的是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一种生物休眠的状态,称之为“蛰伏”或“蛰”。当春天到来,大气的活动会引起云层发出雷声,同时气温升高,蛰伏的动物开始活跃,这个节气故称为“惊蛰”。

惊蛰的蛰是几声

jīng zhé


“蛰”,普通话读音为zhé。“蛰”的基本含义为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如入蛰、惊蛰。


在日常使用中,“蛰”常做动词,表示潜藏而未披露,如蛰伏。


“蛰”,初见于秦系简牍中,形声字,表示虫冬眠,本指捉拿罪犯使其屈服不妄动,表示虫冬眠伏而不动,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蛰”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蛰是什么意思

蛰的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的意思是指各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该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习俗:

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惊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