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其中有什么寓意
乞巧节是指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也是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乞巧的是什么意思
乞巧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也称为七夕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乞巧是指女性在这个节日里祈求智慧和巧艺的传统活动。女孩子们会在有情人织女星最明亮的夜晚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学习刺绣、编织及其他手工艺品,以展示她们的巧手和聪明才智。通过这些活动,女孩们希望得到织女的加持,获得更好的巧艺和智慧。
乞巧也被看作是一种寻找灵魂伴侣的象征,因为传说中在乞巧的夜晚,牛郎和织女会听到彼此的呼唤,从而相会在银河之上。乞巧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环节。
乞巧的又名是什么
乞巧又名七夕。
1.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是从星宿崇拜演变而来的,是七姐节的传统节日,因为“七姐”是在七月七日举行的,所以被称为“七夕”。七夕的传统风俗是拜七姐姐,祈福许愿,乞求技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存七夕之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成为中国最浪漫的节日,并由此衍生出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
2.汉朝七夕,赋予了女性向织女求巧的文化意蕴,从而形成了七夕乞巧的风俗,因此又称“乞巧”。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七夕汉彩女,在七月份的时候,都会穿七孔针线,让人练习。”因此,7月7日又被称作“乞巧节”。
3.民间传说,每年七夕之夜,是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对着皎洁的月亮,献上了季节的水果,向天祈祷,祈求上天赐予他们智慧的灵魂和灵巧的双手,让他们精通编织的技艺,祈求爱情和婚姻的完美结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