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玉皇 太白金星下凡来接玉皇大帝,叫什么名字

江湖网 1.2K 0

是新西游记。

简介: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魏家峁的风俗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腊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习俗。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说起来,这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此外,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部分少数民族还把今天定为“千灯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东北过年习俗顺口溜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正月初二】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正月初八】


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正月十五】


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春节顺口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同。即使风俗相同,方言也不同,俗语一般要押韵顺口。因此。各地的顺口溜也不同。。


先看看老北京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银:


腊八粥,熬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锅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大年三十儿捏饺儿,


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河南南阳:


二十三,过小年,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稻鸡,


二十八,贴花花,


二十九,去灌酒,


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湖北年歌:


二十三打土尘,


二十四送灶神,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办鱼肉,


二十七洗金漆,


二十八刜鸡鸭,


二十九家家有,


三十夜鐤罐咵。


年初一,开门就作揖,


初一拜家庭,


初二拜亡人,


初三初四拜丈人。”


东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灶鸡,


二十八贴花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东北还有首民谣也满有意思的: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要个新烟袋,


老婆儿要副裹脚套。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北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对隔个山头隔个音的南方来说就不太一样啦。


列位看官请接着看:


广东梅州:


初一就话初一头,


初二又话新年头,


初三又讲穷鬼日,


初四就话男女男一日,


初五又话神下天,


初六又话结团圆,


七不去,八不归,


九九十十看打狮,


十一十二龙灯出,


索性半月正来归。


广东的客家人:


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


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


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


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


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


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


耕个耕,读个读。


福建人是最幸福的,一直能玩到农历正月二十。福建漳州地区的年谣这么说:


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


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


初七平宵,


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


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


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


十四结灯棚,


十五元宵暝,


包头春节习俗

今天是小年,相传是灶王爷登天叙职的日子,欢度新春也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做准备,那么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汇报工作的日子。灶王爷监察人间诸事,每个家庭所做的善恶事,都一一记录,回天庭后,汇报给玉皇大帝,作为这个家庭来年赐福降祸的依据,所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很重视,民俗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就是指祭祀灶神,给灶神嘴上抹糖或者蜂蜜,希望灶神回天庭后多想玉帝说说好话。\r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因“尘”与“陈”谐音,所以人们希望通过大扫除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r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叙完职后,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r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古时候生产力低下,辛苦劳作一年后,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时好好犒劳自己一番,因为大部分人只能在年节的时候吃到肉,所以也成为年肉。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一习俗仍然传承下来,忆苦思甜。\r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小时候天气比较冷,小孩子冬天都不爱洗澡,在这两天也逃不了,临近中午的时候,家中大人烧一大盆热水,或在太阳底下,或在家里放一盆炭火,给小孩子里里外外清洗一遍。\r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r 腊月三十,一般而言,农历腊月三十日是除夕夜,有时没有三十天,则腊月二十九为除夕。除夕“除”是去,辞别更换的意思,月穷岁进,人们会在这一天辞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有贴春联,门神,守岁,一家子欢聚一起,告别过去一年,迎接新春。\r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