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的美国和欧洲,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不断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小时,甚至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于是,无法忍受的工人们通过罢工、游行示威来争取8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2万多家企业的35万工人爆发总罢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次罢工遭到了美国当局的镇压。但这场流血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并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由来和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此外,劳动节还要敬畏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劳动创造了财富、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
五一劳动节,是人们为纪念争取劳动者合法权益而斗争的光荣历程。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简短版
1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自法国。
2 19世纪末,法国工人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求缩短每日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
这些示威最终在1889年5月1日达到了高潮,而这一天被定为国际劳动节。
3 五一国际劳动节旨在纪念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工人阶级的团结,同时也呼吁全球各国政府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市工人为争取工作时间和待遇而发动的罢工活动而设立的。
这次罢工活动中,工人们要求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但当时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却要求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工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结果在与警察和政府的对抗中,数十名工人死亡,数百名工人受伤,数百名工人被捕。
这次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工人和劳动者的关注,也成为全球劳动运动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已成为世界各国劳动阶层共同的纪念日,旨在强调劳动者的权利和尊严,推动社会平等和劳动权利的保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