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节是6月22号,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一般都是有吃粽子的习俗,以前只有最普通的实心粽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做法也就变得越多,包粽子的流程是很复杂的,包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当然,每个地区可能对于粽子的爱好是不同的,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在最初的时候是魏了纪念屈原,后来才慢慢变成了正常的饮食习惯,甚至成为了常见的早餐。艾草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还具有辟邪的功效,因此,在端午节的这天大家会利用新鲜的艾草熬制成汤水洗澡,能够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端午节简介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助吴伐楚,五战五胜攻下楚都。其后,越国也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进谗言诬陷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谗言,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初期,社会上扔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说
有学者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有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随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休哪三天
端午节放假三天。
1. 根据法定假日规定,端午节是中国法定假日之一,通常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放假三天。
2. 端午节放假三天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顾,也是国家对全体劳动者的关心和保护,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放松。
3. 在端午节期间,由于景点门票价格较高且人流量较大,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以充分利用三天的时间。
春节,元宵节,乞巧节,端午节,重阳节分别是几月几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爆竹,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大家都要吃元宵,放鞭炮。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大家都要在门前挂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家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搽点雄黄酒在耳朵上,说是免得被蚊虫叮咬。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七夕节也就是乞巧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就是老年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202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而2023年属于阳历,需要通过转换才能得到农历日期。
通过查询可以得知,2023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在阳历5月30日,而农历五月初五则是在6月12日。
因此,2023年端午节是在6月3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外,还有除五毒、佩香囊、挂艾叶等许多民间传统习俗与民俗活动。
同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