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徽等省份的。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
傩戏之乡是哪里
傩戏(恩施傩戏),湖北省恩施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傩戏(恩施傩戏),由湖南经湖北鹤峰县传入,有三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坛傩现存于三岔乡,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恩施谭姓、杨姓等人家祭祖的“弘农堂”,保留有交牲、开坛、请水等25坛完整的法事。演唱形式神秘古朴,面具以净角面具为特色、形像狰狞可怕,唱腔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
2008年6月7日,傩戏(恩施傩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89。
傩戏的特点
固义傩戏属于河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的傩戏是从古代傩祭、傩乐、傩舞和驱邪习俗发展而来。
傩戏的特色之一是面具,固义傩戏中使用的面具达三四十个。最初的面具是由树皮雕刻而成,今人多用纸糊。表演者头戴面具和饰冠,身穿熊皮,手执戈盾,称为“方相”,或由12个人朱发画衣,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名,称作“十二舞神”,舞时有鼓乐伴奏。固义的傩戏有舞台和街头两种,舞台剧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即说唱与表演由不同角色扮演。说唱者称为“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至剧终
傩戏属于什么史料
傩戏属于上古时期的一种古典艺术形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