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歌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廿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能提供二十四节气歌之冬至的歌词
《冬至歌》歌词: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最早发现的是谁,冬至的答案追随雪花飞 雪花飞,太阳也低垂阴阳交割回归,草木凋零枯萎冷风吹 冷风吹,万物已沉睡羊肉肥 饺子美,吃到肚里心儿醉不再怕黑 不再说累,勇敢不后退因为又长大一岁!
二十四节气歌惊春全文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另一版本二十四节气歌词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从地球观测,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的轨道称为黄道,以360度黄经来量度。二十四节气正好把黄道分成二十四等份,即每个气相差黄经15度。春分时黄经为0度,清明时黄经为15度,如此类推。
24节气时间表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廿四节气歌传统版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