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日。这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去逝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节日习俗
过寒食节,我们这里都是清明节的头一天4月4号是寒食节,寒食节蒸老燕,小燕迎接燕子的到来。
寒食节,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
寒食节和中秋节: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在这个节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4日或5日。这一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也是祭祀祖先和纪念先人的节日之一。以下是寒食节的一些习俗:
1. 食寒食:寒食节的主要传统食品是寒食,这是一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点心,由米粉制成。
2. 禁火:在传统的习俗中,寒食节这天一般禁火,它象征着哀悼,也可以了解为不要做大声喧哗、欢笑等动静过于大的活动。
3. 借粮:在寒食节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借粮。借粮意味着向邻里乞求一些东西,它是一种互助、团结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
4. 掃墓:寒食节还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去祖坟扫墓,清理陵墓,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
总体来说,寒食节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历史和哲学等多重内涵。今年的寒食节(2021)是4月4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