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蹈 回族舞蹈经典动作

江湖网 1.2K 0

回族舞蹈,回族民间舞蹈。由于宗教、文化习惯,舞蹈形式较少,主要有:“口弦”(回族通称“口口”),以口弦伴奏、由女性表演的即兴舞,动作轻柔妩媚,节奏多变。

“跳花儿”,简称“花儿”,以西北回族地区流行的山歌“花儿”为“八大光棍”舞伴奏,腿部动作较大,舞步节奏明快,动作自如潇洒。

此外流传较广的还有“宴席曲”

回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回族舞蹈不仅感人,而且很富有回族生活的真实性,使回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得以体现。舞蹈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符合回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因而也得到了全国回族人民的承认。回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组成部分。表演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迥异,由于特定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的生活习惯,充分的展现出回族人民新的精神风貌以及纯真、质朴的民族情感。

青海回族舞蹈特点

特点是模拟性强,动作干脆、细腻。

总起来看,回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动作有《巧看牡丹》、试全脚》、《花儿式舞姿》、《点踏》、《踮脚》,《赞手舞姿》

五大民族舞的特点

藏 族 舞


藏舞有着源于高原的淳朴的味道。


藏民长期穿着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点在于膝盖的屈伸,连绵不断的屈伸延续出藏族的韵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种类有踢踏、果谐、弦子、锅庄、热巴等。


2.蒙 族 舞


蒙舞要求舞者大气,气场要大,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源于蒙古辽阔的草原,牧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放声高歌,尽情欢舞。


蒙族体态规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


蒙族的特定动作: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种有顶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筷子舞(因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围着篝火用餐起舞),鄂尔多斯舞等。


3.维 族 舞


贵族的气息,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一个拧身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维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维族基本体态: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脚掌上,身体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头,鼻子尖微扬。


维族舞的典型特性动作:动脖,弹指头,翻腕子,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


维族舞蹈种类颇多,最为常见的有赛乃姆,盘子舞,手鼓舞等。


4.朝 鲜 族 舞


朝鲜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最难掌握的民族舞,因为它极其赋予内心的韵律和不同于各个民族的体态。


朝鲜舞的体态: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发力,双膝放松,舞蹈动作以舞步、扛手、围手、横手、顶手等为主,注意手和脚的末梢神经。


朝鲜族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个不同的舞种节奏,表现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长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5.傣 族 舞


傣族舞蹈的特点:


1、三道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2、一顺边,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傣族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放松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摆垮;双脚后踢,快踢慢落;


傣族舞蹈分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等 。


这就是中国民族舞的五大特点。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