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中秋七大习俗

江湖网 1.2K 0

1祭月,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本质是在古代人们的认知有限,而产生对月亮的一种崇拜,全球各地都有这样的习俗,只是对应的时间和意义并不相同。在我国广东地区,每年中秋节就有这样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意义已与古时大不相同。

2.赏月,赏月就是从祭月演化而来,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休闲。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赏月是在魏晋时期,到了唐朝,中秋赏月已经成了流行的风潮,赏月也成了一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和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类似,实际两者区别不大,也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中秋节晚上,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供人猜谜。

4.月饼,吃月饼绝对是中秋节大家最喜欢的习俗了,月饼在古代是祭祀月神的供品,慢慢地,人们把赏月和品尝月饼,视为家人团圆幸福的一大象征。月饼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种类和口味,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等月饼,深受人们的喜爱。

5.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9-10月上旬,刚好就是中秋节这个阶段,所以人们经常在中秋节的时候,一边赏月,一边喝着桂花酒,以及品尝一些桂花做的糕点。

6.舞火龙,舞火龙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香港、广州市。人们用一些藤草、杆子、稻子编制成几十米的龙头龙身,由八九名年轻小伙子舞动,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7观潮

中秋节的十大习俗

习俗一:赏月 习俗二:吃月饼习俗三:祭月 习俗四:燃灯


习俗五:观潮 习俗六:玩儿兔爷 习俗七:走月 习俗八:玩花灯 习俗九:吃鸭、螺和芋头 习俗十:饮桂花酒

中秋节三大风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3、吃柚子,尤其是梅州柚特别好吃!

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拜月。八月十五月儿圆,这一天晚上家家拜月,主要是设大香案,摆上西瓜,苹果,荔枝,葡萄,月饼等祭品。晚上在月亮之下,一家人对着月亮祭拜,祈求家人团聚,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赏月。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有的人走在弯弯的小路上,仰望天上的月亮,仿佛月亮正挂在头顶。有的人漫步在小溪边,俯看水中的月亮,认真倾听者着耳边传来若有若无的响声。有的人登上山顶举目仰望,心静如水,享受着天地交融的精华。


团圆饭。八月十五这一天,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也不管有多远的路程,都会赶回老家,全家团圆,共聚一堂,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走亲访友增进感情。八月十五是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人人提着月饼,去看亲人,看长辈,互相馈赠,说着吉祥话,祝福家庭团圆,合家欢乐。


回娘家。八月十五这一天,女儿带着女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是女儿女婿不能在岳父家过夜。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