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到来,告别寒冬,迎接光明

江湖网 1.2K 0

冬至是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冬季的开始。冬至到来,意味着寒冬的结束,迎来光明和温暖。本文将从历史、自然、文化和饮食四个方面探讨冬至的相关内容。

一、历史

冬至作为一个节气,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尚书·周书·天官宗庙》已经有了“冬至”这个概念。那个时候,冬至还被称为“亚岁”。《礼记·月令》中则记载了“至于此,谓之至。至而阳明胜,则曰至阳;因其制而谓之至日。日有灵,至有神”。所以,冬至被认为是每年阳气最衰、阴气最盛的一天。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天地之气最为闭合,万物之力处于极度收敛的状态,因此,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祭祀和祈福日子。

在古代的中国,《周礼》中更是规定了冬至是隆冬的开始,人们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祭祀和礼仪,祈求神灵保佑家宅的平安顺遂;在冬至之夜,父辈家长会点灯祭祀祖先,全家团聚共进团圆饭,除此之外,还有煮饺子、喝酒等传统食俗和活动。

二、自然

除了历史和文化,冬至也具有自然意义。冬至之后,昼长夜短的趋势逐渐扭转,白天的时间会渐渐延长,黑夜也会变得越来越短。在北半球,冬至正是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开始,南半球则是夏至。

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动植物也会随着冬至进行着自己的节气变化。比如,獐和鹿在这个时候会开始变白,猪獾则进入冬眠期,蚯蚓会退到地底深处,通过吐泥来减轻寒冷的刺激,等等。而且,冬至也是很多植物生长的节点,只有抓住了这个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值。

三、文化

除了上述在历史和自然中的含义外,冬至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有很深的影响。早在唐朝,《唐书》中就有关于“冬至千吉”之说,意思是冬至这天,人们可以斗地主,斗鸡,猜灯谜,还可以和亲朋好友聚会喝酒贺新年,有许多人在这一天结婚或者是沐浴更衣,以求身体健康和平安夫妻。

另外,冬至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医学认为,冬至这天是人体阳气最虚的时候,身体最容易被寒冷侵袭。因此,在这个时期里,需要加强补益、保健,多吃一些可以温暖身体的食物,如麻油鸡、鱼汤等等。

四、饮食

冬至的饮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民间,冬至有一个很有名的传统食俗--吃饺子。饺子代表团圆和财运,被当成是一种象征。此外,吃饺子还象征着辞旧迎新,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因此,饺子也成为了冬至的代名词之一。

此外,冬至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在山东的东营,人们会在冬至节日里吃蒸馍饼,用高粱面发酵,再蒸熟,味道鲜美可口。在江西南昌,则会吃“冬至饭”,由百果杂烩、成羊汤、米饭和饰以彩椒、柿子和豆腐皮制成的老鸦嘴等组成,食材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冬至到来,代表着寒冬的结束,光明和温暖的到来。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而且对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家人团聚、欢度佳节的同时,也要重视身体保健和健康饮食习惯。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新的希望和美好!

本文由江湖运势网https://www.j5zw.com/整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