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的来历 拗九节的由来

江湖网 1.2K 0

相传目连的母亲平素蛮横,死后灵魂被罚没有饭吃,目连送的饭都被鬼卒吃掉,直到了难看的“拗九粥”,母亲才吃到饭。拗九节风俗是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拗九节的传统和寓意

拗九节是福州也是福清的民间传统,时间是农历正月廿九。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

福清拗九节的来历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为什么叫拗九节

叫拗九节原因: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亲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后来,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又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拗九节是什么意思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