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天干是什么

江湖先生 134 0

天干是指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用来表示天干纪时的基本单位。天干共有十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天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钟鼎文化,后经过汉代历学家的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今天的天干纪时体系。在天干纪时中,每个天干代表着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可以是10年、60年、120年等。通过不同天干的排列组合和变化,可以表示出各种历法、节气和年号等重要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法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天干还常常被用于不同领域,如风水、命理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总的来说,天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实践意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

天干咋读

天干的发音为tiān gān。
天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指十个天干字符,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常用于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等方面的计算。
在拼音注音中,“天”字的发音是“tiān”,“干”字的发音是“gān”。
除了在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等方面的计算中使用,天干在中医学也有所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中,五行之一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十个天干字符,每个天干字符都有其对应的属性和特点。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来判断其身体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天干指的是什么

天干是命理学名词,共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已庚幸壬癸。

与十二地支组合,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从而有生辰八字。

干支组合,天干为阳,动而不居,表示的是外在的事物,公开的事物,为天道,为主宰;地支为阴,居而不动,表示内在的事物,尚未公开的事情,是追随,是天干的根基。

为什么叫天干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传说黄帝时代的有一位大臣“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支,千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是一个传说,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现在还没有证实,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时法了。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时法。

天干地支产生炎黄时期。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

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

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

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已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已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已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已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已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已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设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

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这种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

同一天内,人们也会用天干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

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和现代的时间对照,夜半十二点(即

二十四点)是子时(所以说子夜),上午两点是丑时,四点是寅时,六点是卯时

其余由此顺推。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晚上十一点(即二十三点)为

子初,夜半十二点为子正;上午一点为丑初,上午两点为丑正等等。这就等于把

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