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起源较笔为早。有多种说法:一说田真造墨;一说周宣王时的邢夷造墨。客观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古人灼龟,先用墨画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的;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最早关于“墨”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庄子》上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舐笔和墨。”史载,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其中,石墨即石油燃烧所制之墨;油烟墨系燃油所获烟炱所制之墨;松烟墨则是燃烧松木所制之墨。郑众曾说“丸子之墨出于松烟”;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都说墨是松烟制作的。可见松烟墨应用之广。早在商周以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墨于书写。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墨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墨。到了汉代,制墨已成一定的规模,东汉发明了墨模,墨的形式才趋于规整。三国时西安人韦诞(字仲将),工书法,善制墨,所制“仲将墨”、或“韦诞墨”已被史书记
唐代制墨业空前兴盛,制作益精,名匠辈出。唐后期,易水制墨高手奚超等人因避战乱迁居歙州,与其子奚廷圭以黄山松烟为原料,改进调胶、捣松等工艺,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声名大作,因此得到南唐李后主赏识,赐姓李,并封李廷圭为墨务官,李廷圭墨由此扬名天下,时有“天下第一品”、“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美谈。宋徽宗宣和三年,歙州更名徽州,辖歙、休、夥、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制墨业形成了“家传户习”的盛况,自此,墨便统称“徽墨”。张遇、潘谷、戴彦衡等都是当时的制墨大家。
明清两代迄今,全国制墨中心也一直在徽州。明代歙县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研制徽墨,隽雅大方,香料考究,多出贡墨与名流托造之墨。程、方不仅所制之墨被誉为“前无古人之佳作”,还分别著有《墨苑》、《墨谱》传世。清代徽州制墨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被称作“四大墨王。
清胡氏制“轻胶万捣元霜”墨 说明: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长7.75厘米,宽1.9厘米,厚0.7厘米。 这方墨为长方形,长7.75厘米,宽1.9厘米,厚0.7厘米。正背墨色花边框。正面花边框内六字阴识填金“轻胶万捣元霜”,背面墨色花边框内,楷书阴识填石绿“同治丁卯孟春阴余书屋主人海南氏制”,下一方印填金“仲甫”,边款“徽州休城胡开文造”,顶书“选烟”。大画家倪瓒对元顺帝时陶得和的制墨大为推崇,有“麋角万杵捣玄霜。螺制初成龙井藏……”的赞句。玄改为元,是为避康熙(玄烨)讳。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清胡氏制“惜如金”墨 说明: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长7.85厘米,宽1.95厘米,厚0.75厘米。 这方由清代制墨名家胡开文所制的方惜如金墨,长7.85厘米,宽1.95厘米,厚0.75厘米。上下两端呈微弧状,饰墨色花纹。正面楷书阴识填金“惜如金”,上嵌白色小珍珠,背面楷书阴识填金“阙里玉森珍藏”,顶书“顶烟”。胡开文名品繁多,“惜如金”应是其中之一。
墨和默哪个含义好
首先强调,跟没、殁、膜之类的同音字是扯不上关系的。尽墨的墨按目前主流说法大概是下面两种解释:
1. 确实是通假字,但通的是“默”,是沉默的意思。全军尽墨是指全军都没了消息,大概是被歼灭了的意思;
2. 古代战后记军功,有功的用朱笔(红笔)记,打了败仗或者有罪的用黑笔记。全军尽墨就是指全军都打了败仗,全用黑笔记下的意思。
汉字“墨”在古代的意思有哪些染尽之意是否在内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
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墨mò 墨”在古代的意思:1.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2.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
3.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
4.贪污:贪~。~吏。
5.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
6.姓。
7.古同“默”,缄默。染尽之意应该上述“3.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意思中。
墨由哪18个字组成
一,二,三,四,亖,十,八,土,口,干,千,士,王,丰,黑,丨,冂,凵,匚,灬,川,叶,赤,圭,坴,个,中,吅,吕
“墨”,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ò,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墨”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书墨也。从土从黑,黑亦声。莫北切”。“墨”的基本含义为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如墨汁、墨盒;引申含义为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如墨水、油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