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的性格和为人

江湖网 1.2K 0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中国西汉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关于霍去病的性格和为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忠诚勇敢:霍去病对汉朝忠诚无比,他在战场上展现了勇敢和坚毅的品质。他多次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保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

2. 谋略过人:除了出色的战斗技能,霍去病也被称为一位有谋略和智慧的将领。他在任职的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边疆地区保持稳定与繁荣。

3. 谦逊谨慎:尽管霍去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他却非常谦逊和谨慎。他善于倾听下属的建议,并团结和信任部下。他在战争中往往亲自体验士兵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

4. 奋发进取:霍去病有着坚定的目标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以身作则,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5. 深受百姓爱戴:霍去病平易近人、关心百姓,他的举止和言行都体现出对人民的关怀。他对待百姓公正,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人民间深受爱戴。

总体而言,霍去病是一位忠诚、勇敢、智慧和谦逊的将领,他以其杰出的才干和高尚的品质,为中国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霍去病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霍去病身高九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生父为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生母为平阳公主奴婢卫少儿。


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入宫,数年后受到汉武帝宠爱生皇长子刘据而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汉武帝爱屋及乌,霍去病于16、17岁时便出任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于18岁时随舅舅卫青出征。


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初次征战,获授骠姚(piào yáo)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出征匈奴。此战中,霍去病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并斩杀匈奴二千余人。功劳列为全军第一,汉武帝封其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春、夏两次对匈奴的河西战役,大胜而回。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调集十万骑兵,随军战马、步兵辎重无数,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发动扫荡匈奴的漠北战役。自此,匈奴迁到更偏远的地方,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景象,霍去病因此和舅舅大将军卫青同时加封大司马一职。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忽然身亡,时年24岁,陪葬于茂陵,谥号景桓,其坟墓型如祁连山。

霍去病诗词典故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这两句诗中包含了霍去病和魏降的典故。

这两句诗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卫青和霍去病谁职位高

卫青最终的官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最终的官阶是大司马骠骑将军,这两个官阶是平级的。

但是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结束后,汉武帝设大司马位,卫青和霍去病皆为大司马,领同样的工资,行政级别属于同级。



战后,卫青的部属没有受到任何封赏,而霍去病的属下却是升官发财一条龙。卫青的门人都闻风而动,投靠了风头正劲的骠骑将军门下。



霍去病成了帝国的明星,相反大将军卫青的府上却是一片萧条。时至如今,霍去病依然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不仅因为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的豪言壮语,不仅因为他曾经“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他如祁连山状的墓冢更是吸引许多游客驻足,人们似乎都好奇马踏匈奴的传说。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