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发展到武帝时期,共90年左右
“文景之治”,以农为本,是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文景之治”的开明政治巩固了地主阶级专政,举贤良方正也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为汉武帝时期的辉煌发展奠定了政治的和物质的基础。
汉武帝和文景之治的顺序
先有“文景之治”后有汉武帝统治。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父子二人统治时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从而使汉朝很快发展起来,老百姓过上安居落业的日子,因为他们治理国家成效很大,后世将之美誉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景帝死后,把皇位传给了武帝,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黄帝,他开疆扩土,大败匈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帝王。
文景之治是什么时候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治世。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文景二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帝国时代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景之治的性质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治世,并奠定了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大汉盛世推上顶峰的基础。治是指治理,文景之治就是说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治理,一般指盛世。
通常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汉文帝与汉景帝。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文帝之皇后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汉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景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