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的意义和目的

江湖网 1.2K 0

植树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动力,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意义: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设立中国植树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怎么给小朋友说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懂得保护环境,更是让我们知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首先,植树节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因为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除此之外,树木还能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
其次,植树节也是我们了解自然的一个机会。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然的神秘和奥妙,培养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植树节还可以让我们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来净化空气、保护土地、改善人民生活。
总之,植树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植树节的来历与意义

来历:

民国4年(1915年),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的著名林学家凌道扬,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实践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

凌道扬连同韩安及裴义理(Joseph Bailie)等林学家,上书当时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向农商总长张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国推行植树节。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19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但以后渐渐流于形式。

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之后,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呈请行政院,鉴于国父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国家造林运动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订每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当天)为植树节(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称该日为“国父逝世纪念日”),并在行政院院会中通过《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

意义: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是一个重要的环保节日,它旨在弘扬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绿色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责任感。

它不仅是一个关注环境保护的节日,而且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环境的节日,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家园。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