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洋芋是一种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也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又称为马铃薯、地蛋、土豆、荷兰薯、山药蛋、山药豆等1。 它是由根茎形状与马铃铛相似而得名,株高在30-80厘米,叶片为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伞状花序顶生,花朵颜色为白色或蓝紫色2。
土豆为什么也叫“洋芋”呢
因为土豆不是原产于我国,土豆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所以就称为“洋”是由外国传入的,而土豆本身又成芋状,所以在有些地方就将马铃薯也就是土豆称为“洋芋”。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土豆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还含有能够帮助预防老年疾病的膳食抗氧化剂以及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纤维。
土豆基本结构是什么
马铃薯属于块茎,由茎的侧枝变态成的短粗的肉质地下茎。
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贮藏组织特别发达,内贮丰富的营养物质。
从发生上看,块茎是植物茎基部的腋芽伸入地下,先形成细长的侧枝,到一定长度后,其顶端逐渐膨大,贮积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成。
如马铃薯块茎,顶端有一个顶芽,节间短缩,叶退化为鳞片状,幼时存在,以后脱落,留有条形或月牙形的叶痕。
在叶痕的内侧为凹陷的芽眼,其中有腋芽1至多个,叶痕和芽眼在块茎表面相当于茎上节的位置上呈规律地排列,两相邻芽眼之间,即节间。除马铃薯外,菊芋(洋姜)、甘露子(草石蚕)等也有块茎。
土豆有什么特点
土豆(黄皮)知识介绍: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土豆呈椭圆形,有芽眼,皮有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黄色,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脆质或粉质。它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十八世纪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土豆与稻谷、小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土豆被称作“地下苹果”。土豆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土豆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土豆(黄皮)营养分析: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土豆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土豆早就成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土豆(黄皮)补充信息:1. 巧去土豆皮:当年出产的新土豆皮较薄且软,用刀削或刮皮既费时,又会将土豆肉一起削去。较简便的方法是:将土豆放入一个棉质布袋中扎紧口,像洗衣服一样用手揉搓,就很简单地将土豆皮去净,最后用刀剔去有芽部分即可。
2. 土豆去皮不宜厚,越薄越好,因为土豆皮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土豆去皮以后,如果一时不用,可以放入冷水中,再向水中滴几滴醋,可以使土豆洁白。 土豆(黄皮)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土豆(黄皮)食疗作用: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经;
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主治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 土豆(黄皮)做法指导:1.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2. 土豆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
3.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
4. 土豆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
5.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