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计算公式 伏天怎么算,一伏多少天

江湖网 1.2K 0

??10天。三伏天分为初伏(一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天数分别是10天、10天或20天、1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伏天计算:


??21世纪新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2021年入伏计算公式

2021年入伏时间

一般的情况下入伏是在夏至节气之后,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2021年入伏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2021年7月21日入伏,一个是2021年7月11日入伏。这个和入伏时间的算法“夏至三庚”有关,“夏至三庚”即从夏至开始起的第3个“庚日”。因为2021年夏至日是在6月21日,干支纪日法上这一天是甲午月 庚子日,如果将这一天也算作一个“庚日”,那么入伏的时间就是2021年7月11日。庚日即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如何计算那天入伏

入伏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入伏的日期每年都有所不同,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当年的立夏日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5月5日左右。可以通过查询农历或阳历的节气表来获取当年的立夏日期。

然后,根据立夏日期计算入伏日期。入伏是从立夏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连续18天。庚日是指天干中的庚与地支中的日相对应的组合。例如,2023年的立夏是在5月6日,那么入伏的第一个庚日就是5月9日。

接下来,根据入伏的第一个庚日,依次计算出入伏的其他日期。每隔9天就是一个庚日,所以可以通过依次加9天来计算出入伏的其他日期。例如,2023年的入伏日期为:5月9日、5月18日、5月27日、6月5日、6月14日、6月23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是基于农历的计算方式。如果你想要根据阳历计算入伏日期,可以参考阳历转农历的方法,然后再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计算入伏的方法是确定立夏日期,然后根据立夏日期计算出入伏的第一个庚日,再通过每隔9天计算出其他入伏日期。这样就可以得到当年的入伏日期了。

计算三伏公式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从“夏至”节后算起,阴历天干地支中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也叫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也是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是叫三伏,因此,头伏和末伏各为10天,中伏10天或者20天不一定,所以,“三伏天”共30天或是40天。人们认为“三伏天”只有30天是错误的,大多数年份中伏为20天,“三伏天”也就成了40天。从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四个“庚日”中伏为10天,有五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这个时间段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少风.空气湿度大.潮湿闷热。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