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
拓展资料:
手不释卷,汉语成语,读音为shǒu bù shì 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手不释卷说的是哪个三国人物
吴国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最初只会打仗,不好读书。孙权让他多读一些书籍,他说,战争不断,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告诉他,读书有许多好处,既可以增长知识,了解历史,从中借鉴经验教训,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头脑,修炼自己的情操。
后来,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努力学习,每天坚持读书,多忙也不肯放心,手不释卷,终于成为一员文武双全的将军。
手不释卷的主公是谁
1.是孔子
2.孔子非常喜欢读书,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并且一本书经常好几遍,古时候的书是有竹简制作的,经常把穿竹简的绳子看断了。
手不释卷的人物是谁
手不释卷的人物是吕蒙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孙权便鼓励他学习一些书籍,希望他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但是吕蒙往往以自己事情多作为借口推脱,孙权见他一直在逃避,便告诉他读书的好处,并推荐给了吕蒙一些史书典籍。自此,吕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爱上了读书,时时刻刻都在看书,于是便有了手不释卷这个成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