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共计约13个,相关习俗如下: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2、春节(正月初一)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3、元宵节(正月十五)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主要习俗有祭神,斋戒,沐浴用兰汤。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8、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10、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等习俗。
11、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12、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13、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
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及风俗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吃月饼、家人团圆、亲友团聚。
8、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9、冬至——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习俗:吃饺子、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
10、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祭祀祖先。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些节日里的风俗吗
1,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在家乡,妈妈们都回这个节日去娘家探亲,是亲人增加交流,加深感情的日子。
2.春节:准备年货是重头戏,我们老家那边,年货会备腊肠,腊肉,鸡肉,牛肉等等,都是腌好晒干保存。还会炸豆腐,打糍粑等等花费很久的事情。尤其是打糍粑让我影响深刻。家人一大早就起床把糯米蒸好,放到大理石形状的桶里,约上邻里相亲一起,拿着长木棍,一边嘿呦的叫着,一边整齐的打到糯米上,这样力道均匀,打出的糍粑特别好吃。
节日又很多,这些风俗显示当地的风土人情,给我们留下温情的记忆。
评论列表